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但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200立方米左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屬于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然而,由于用水效率相對低下,我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僅2002年,全國淡水取用量已達到5497億立方米,大約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大規模的用水已使我國水資源日益緊缺,尤其是在人口集中的城鎮,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正日益尖銳的表現出來。當務之急是擺脫被動局面,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科學合理的利用好有限的水資源。
在城鎮水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節水成為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徑。目前,節水工作在一些城鎮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現象嚴重,如一些缺水城鎮為改善人居環境,不顧自身條件限制,盲目建設大草坪和耗水量大的水景觀光點。但這類工程是以過度消耗有限水資源為代價的,是不科學,也是不可持續的。城鎮節水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投入。
目前國內主要節水措施有:
1、水表安裝與計量。
2、采用節水型器具,包括溝槽廁所節水器、節水型水嘴、節水型便器、節水型便器系統、節水型便器沖洗閥、節水型淋浴器、節水型洗衣機等。
3、城市節水灌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綠化面積不斷增加,城市灌溉用水量逐年增長。目前我國著重推廣噴灌,微噴灌和滴灌等新技術,比原來的地面灌節水30%~50%,同時節省了大量勞力。
4、城市污水回用技術(中 水技術)。通過污水回用,可以在現有供水量不變的情況下,使城鎮的可用水量增加 50%以上。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表明,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開源節流,減輕水體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解決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徑之一,不僅技術可行,而且經濟合理。
5、減少管網的漏損率。 供水管網的漏損是城市供水過程中水損失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城市管網老舊,漏損嚴重,既會造成水的損失,同時有可能會對地質環境造成安全事故。
6、利用價格杠桿,調整水價,促進節水工作。《城鎮根據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和有關規定,合理調整城市供水價格,在滿足居民的基本用水要求的前提下超定額用水實行累進加價,鼓勵居民選用節水器具,廢水再利用的自覺性。
7、公共建筑節水
公共建筑空調應采用循環冷卻水系統,隨著城鎮化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公共建筑用水需求將呈增長趨勢,北京空調控制器系統應作為公共建筑節水的重點之一,空調冷卻水循環率應達到98%以上,敞開式系統冷卻水濃縮倍數不低于3;循環冷卻水系統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使用敞開式或密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
8、公共供水企業自用水節水
城市公共供水企業節水主要是反沖洗水回用,反沖洗水回用兼具城市節水和水環境保護的雙重效能。改建和新建的供水工程項目,應積極采用先進的反沖洗技術,通過改造和加強反沖洗系統的結構組織,采用適宜的人體感應沖水器反沖洗方式,改進濾池反沖洗的再生機能,淘汰高強度水定時反沖洗的工藝技術。
9、城市供水管網的檢漏和防滲技術
目前城市供水管網水漏損比較嚴重,已成為當前城市供水中的突出問題。積極采用城市供水管網的檢漏和防滲技術,不僅是節約城市水資源的重要技術措施,而且對于提高城市供水服務水平、保障供水水質安全等也具有重要意義。
10、推廣預定位檢漏技術和精確定點檢漏技術
推廣應用預定位檢漏技術和精確定點檢漏技術,并根據供水管網的不同鋪設條件優化檢漏方法。鼓勵在建立供水管網GIS、GPS系統基礎上,采用區域泄漏普查系統技術和智能精確定點檢漏技術。
11、開發和應用管網查漏檢修決策支持信息化技術
鼓勵在建設管網GIS系統的基礎上,配套建設具有關閥搜索、狀態仿真、事故分析、決策調度等功能的決策支持系統,為管網查漏檢修提供決策支持。
12、建立和完善城市再生水利用技術體系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宜根據城市污水來源與規模,盡可能按照就地處理、就地回用的原則合理采用相應的再生水處理技術,鼓勵研究再生水利用規劃和技術標準,逐步建立與城市水系統相協調的城市再生水利用的管網系統和集中處理廠出水、單體建筑中水、居民小區中水相結合的再生水利用體系,制定和完善污水再生利用標準。